在汽車行業變革過程中,車企們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降本挑戰。為了確保企業的生存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,開辟新的降本通道顯得尤為重要。
在新能源車企的技術降本道路上,一體化大壓鑄技術已成為熱門話題。車百智庫調研報告《新能源汽車一體化壓鑄技術發展建議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指出,推動生產制造環節的創新對于車輛降本很有必要。
《報告》指出,一體化壓鑄作為新生產方式,有望提升我國智能制造水平,它在四個方面具有顯著優勢:
一是實現汽車輕量化。應用一體化壓鑄可以大幅減少車輛零件數量,且通過采用輕量化鋁合金材料可減輕車身重量。特斯拉Model Y采用一體化壓鑄的后底板總成重量降低30%,蔚來ET5采用一體化壓鑄的車身后底板重量降低30%。
二是提升制造效率。一體化壓鑄能實現部分車身構件一體化成型,減少分體沖壓、二手沖床回收、壓鑄后焊接的復雜過程,簡化制造工序,縮短生產周期。Model Y后底板采用壓鑄機一體成型,將原本70個零件的沖壓、焊接成型,簡化為2個零件成型,焊點由700-800個減少到50個,制造時間由傳統工藝的1-2小時縮短至3-5分鐘。
三是降低制造成本。一體化壓鑄機可替換傳統的模具、機器臂、傳輸線、夾具等,產線更簡單,可減少用地面積和用人數量,人工成本大約可縮減至傳統產線的10%。當前整車行業降本增效的壓力較大,推動生產方式創新成為降本的重要方式。
四是提升性能。一體化壓鑄能避免焊接造成的強度降低,在設計階段簡化安裝孔、安裝位置等要素,使用更優化的工程學結構來提高零件強度。
因此,眾多企業加速布局,特斯拉率先應用一體化壓鑄技術,給行業帶來“鯰魚效應”,其他整車企業陸續跟進。蔚來、小鵬、理想、賽力斯等新勢力已開始積極布局,大眾、沃爾沃、吉利等國內外傳統車企也在跟進規劃。當前一體化壓鑄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制造,其優勢已被大多數廠商認可,市場趨勢逐步明朗,技術滲透率逐步提升。
目前,我國已基本具備從原材料、壓鑄設備供應、模具設計制造、生產制造的一體化壓鑄產業鏈基礎。隨著行業需求迸發,一體化壓鑄產業鏈有望逐步擴大。據預測,到2025年,后底板加上前底板的一體化壓鑄市場空間可能超過百億元。